天祝县人民检察院积极落实最高检“食药安全益路行”检察公益诉讼监督活动,聚焦网络新业态涉食品安全公益诉讼工作,紧盯食品领域的重难点问题,着力提升公益诉讼检察办案的精准、规范、质效,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筑牢食品安全屏障。
一、立案“精准”,“严格”把握入口关
一是善于监督,找准检察监督依据。为破解网络外卖识别难的困境,在全面查询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搜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检索全国范围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找准外卖食品行业的监督依据,提升办案专业化。二是敢于监督,拓宽线索来源渠道。充分发挥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在发现食品行业乱象方面的优势,运用外卖商家违规行为行政公益诉讼监督模型,发现证照不一致问题1个。三是深化监督,延伸网络治理触角。探索从办理一案到推动全网治理,运用数字化办案思维,深入挖掘全县其他外卖平台同类违法情形,推动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准入规范管理。
二、办案“精细”,“严密”把控规范关
一是引“利器”,赋技能,严规范。强化网络新业态的取证规范,采取爬虫等技术固定上传的营业执照和食品小经营店登记证的图片资料,运用OCR识别等技术对图片资料的信息抓取,形成数据库。二是借“外脑”,提质效,促共赢。借力借智,补强检察办案团队能力。向美团外卖平台咨询美团商家的店铺名称与营业执照、食品小经营登记证中的名称是否需要一致等问题,破解法律条文规定与司法实践认定间的难题。三是调证据,综研判,定事实。以“线上抓取数据—模型摸排线索—线下取证核实”的办案路径。根据办案需要向市场监督管理局调取问题线索数据,通过综合研判,推进案件办理。
三、效果“精优”,“严谨”把好质效关
一是检察建议推动同步治理。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等方式,推动行政机关进行线上线下同步治理,帮助食品行业健康发展。二是数字模型赋能全面治理。梳理全国、全省上架的涉食品类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10个,应用模型6个,筛出线索12条,发现问题7个。三是协同机制构建共同治理。探索在食品药品安全等网络公益诉讼领域,构建工作信息协调机制,开展协作,督促网络运营者、经营者等主体进行整改,形成多元共治的治理格局。